他叫黄文宣,系广西华锡集团铜坑矿出矿一工区的铲运工。单看外表,你很难想象,腼腆的他曾经是一名刚毅威武的人民战士;你更难想象,他每天驾驭着庞大的铲运机,在地层深处几百米的矿井中挥汗如雨。这份超劳动强度的技术工,他干了11年,也书写了一个当代矿工的传奇。
2001年秋,退伍3年后,25岁的黄文宣怀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来到了广西华锡集团铜坑矿出矿一工区。
当时,许多工人不愿去当铲运机司机,因为这是矿井底下劳动强度最大、工作环境最恶劣的工种之一。黄文宣却不这么想:如果人人都挑肥拣瘦,企业怎么发展?于是,他主动向管理人员申请,当一名矿井铲运机司机。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铲运机司机,英语、机械设备和驾驶技术方面知识都是必备条件,光是学习专业知识就要3个月时间。这3个月里,黄文宣都成了班上最认真、最专心、最刻苦的一个。下课后,他还时常独自一人围着铲运机爬上爬下,甚至钻入车底仔细察看铲运机各种零部件的布局,以尽快弄清铲运机的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后,第一次下到矿井试驾铲运机时,黄文宣很快就上手了。经过6个月的井下操作实习,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铲运机驾驶证,成为铜坑矿实习时间最短、掌握技术最快的铲运机司机。
经过多年的磨炼,如今黄文宣只凭眼观、耳听、鼻嗅就能判断设备是否有故障,并及时进行维修。他驾驶的599号铲运机是全工区7台铲运机中生产成本最低、完好率、开动率最高的铲运机,连续多年被广西华锡集团评为“红旗设备”。
下到地层深处数百米的矿井,就是不干活,常人也会出现胸闷、耳鸣等不适。而矿井的工人们,除了实施高强度的井下作业,还要忍受空气中的高浓度粉尘、高气温,而且,几乎每一次下井都要待7个小时左右。
即便如此,黄文宣总能以最快的速度下井,提前20分钟到达工作区投入工作;下班时,为多出一吨矿石,他又总是最后一个上井。在特别艰苦恶劣的作业环境里,黄文宣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进场当月就取得了出矿1万多吨的优异成绩。2007年,他出矿5.8万吨,创造了铜坑矿井下铲运机司机个人出矿最高纪录。据统计,几乎每一年,他都能超额完成工作任务。
在矿井作业,安全是头等大事。黄文宣对此一丝不苟。每一天上班,他都戴好防毒口罩,穿好劳保服,然后认真细致地对工作现场、环境、进出路面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没有安全隐患之后,他才发动铲运机开始作业。“安全生产无小事,一旦疏忽就要付出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黄文宣常常告诫自己,也提醒自己的工友。
一次,黄文宣被派到455水平一个采场进行矿石铲运作业,然而距离装运矿石工作地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采空区,不时有松动的矿石滚落下来。当他准备铲装矿石时,忽然听到采空区内传来“刷刷”的响声,而且频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一股粉尘也从采空区飘了出来。有险情!黄文宣立即调转车头,将铲运机迅速驶离工作区域。刹那间,身后发出“轰隆隆”巨响,硕大的矿石伴随着漫天粉尘从采空区的出矿口喷涌而来。
荣誉永远属于不畏险难、敢勇当先的强者。2010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2011年,他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称号;最近,黄文宣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因为太苦太累,和黄文宣同时从事铲运工作的工友大部分干一两年就不干了,干得最长的也只有4年,而黄文宣已经干了11年。“在部队时,班长就说过,不要老想自己能得到什么,而要想自己能做些什么。”谈到未来的打算,黄文宣憨憨一笑。这个朴实的、矿井工人,身上总洋溢着一种无所畏惧、乐观进取的刚毅与洒脱。雷竞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