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产品中心

做强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 海南文昌构建“航天+”产业新格局

  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拔地而起,预计年内实现首发;火箭装配厂房即将完工,“出厂即发射”节约成本;“卫星超级工厂”项目正在加快推动,预计年产量可达1000颗卫星;航天超算中心每秒钟可提供十亿亿次算力,服务航天大数据链发展8月19日,“学习强国”平台及全国各省级平台“探寻新质生产力海南行”采访调研活动的编辑记者们走进文昌国际航天城,看文昌如何向天图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构建产业新格局。

  “每隔10分钟,大家的头顶上,就会有一颗图里的卫星路过。2019年至2022年期间,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发射了文昌超算一号,二号,三号等3颗卫星,它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长光卫星公司的105颗在轨卫星共同组成了吉林一号主网星座,是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8月19日下午,文昌航天超算中心讲解员符静娴向“学习强国”采访调研团的编辑记者们介绍这个全国唯一面向航天领域超算中心的运作情况。

  raybet最佳电子竞技平台

  在天上,有108颗卫星采集数据,在文昌,则布局了4座遥感卫星地面基站和8座北斗卫星地面基站进行数据接收。

  “当卫星过顶的时候,它就会将数据下传输至接收站,由接收站进行数据解析。卫星目前拍摄的宽幅是150公里,精度能达到0.5米,也就是说,只需要扫两遍,就可以将全海南拍下来。”符静娴说。

  海量的数据,需要强大的算力进行解析。据文昌航天超算中心项目经理邹冠生介绍,超算中心建设标准达到国内A级、国际T3级,目前峰值计算能力达100PFlops,相当于每秒钟提供十亿亿次的运算能力,主要围绕航天大数据链的全生命周期开展业务,分为天上拍、地上收、云上存、超级算、量子传和政企用等几大板块。超算中心凭借航天数据、超级计算、数据中心等核心优势,可以为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政府提供数据算力支撑,助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

  近年来,海南充分发挥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和绿色生态“三度一色”优势,着力培育经济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拥有中国首个低纬度、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场的文昌正不断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转化成为航天产业发展动力。

  和我国其他航天发射场相比,文昌航天发射场更接近赤道,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不仅能为航天发射节省燃料,还能提升同型号火箭的发射运载能力。

  据了解,2023年底,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一号发射工位已如期竣工,预计今年内实现首发,可承揽国内外火箭发射业务,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商用火箭发射能力。文昌国际航天城火箭装配厂房也即将完工,未来,火箭零件可通过海运运抵文昌,在文昌完成装配甚至生产,节约各环节成本,实现“出厂即发射”。同时,火箭海上回收平台也正在打造中,努力实现火箭“返回即复用”,大幅降低发射成本。

  资料图: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建设现场。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这一系列能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基础设施建设,正是在为商业航天这一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发展铺路。一批国内头部企业已提前布局,抢抓发展新机遇。

  记者从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了解到,截至2024年6月底,已有2924家企业入驻文昌国际航天城。2023年,文昌国际航天城园区完成营收221.01亿元、固投63.22亿元。

  未来文昌将利用海南自贸港建设独特优势,加快“向天图强”“向数图强”,发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协同优势,加快提升新一代载人航天、重型火箭、可重复使用火箭、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保障能力,发挥产业投资基金撬动作用,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力争把航天城打造成国家级商业航天创新示范区与国际合作先行区。


本文由:雷竞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提供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电 话:400-123-2588

传 真:+86-123-3688

手 机:13835669856

邮 箱:maikelun.com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